炮弹药筒膛内有限元仿真
一、膛内作用过程
作用原理:
膛压上升→口部膨胀→筒口炮尾间隙→气体泄出→膛内燃气压力逐渐升高→斜肩部及部分筒体贴膛→闭气→斜肩再冲压→塑性变形并强化→与炮膛一起变形→ 伴随高温热应力→初始间隙消除→膛压下降→ 残余变形→ 退壳。
二、建立物理模型
从药筒设计相关理论可知,药筒分为五个不同区域,从上到下依次为药筒口部、药筒筒体、药筒环焊缝、筒底环及筒底部。采用分区的布局以便于显示与比较不同区域的变形与位移,同时能够更加直观的比较焊缝周围不同区域与身管的接触作用。
三、网格的划分
为得到比较精确的计算结果,采用映射网格对物理模型进行划分。
四、接触的定义
选取可能发生接触的接触对,定义适当的接触类型与接触参数,确保接触对的接触面之间不发生穿透。
五、约束的施加
DYNA程序中约束分为零约束与非零约束,其中只有施加零约束时才能使用Constraint命令,给定的约束值始终为零,而其他值均无效;而非零约束的施加需要将约束值表示为时间的函数时方可实现。根据药筒与炮膛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,需对炮膛两端面施加全自由度约束,各对称面施加其法线方向对称约束。
六、动态载荷的施加
LS-DYNA程序中对结构进行动载荷分析时,应表示为时间的函数,所以将药筒内壁施加的载荷处理为平均膛压随时间的变化曲线。选取加载对象建立组元,定义时间及对应载荷的数组,在载荷路径输入相应载荷类型、加载面号、数组名、加载时间及其加载值,从而完成动态载荷的施加过程。通过改变加载面号可以调节载荷作用方向,保证载荷的正确性及有效性。
七、温度边界条件的施加
对药筒内壁施加热初始条件以及热边界条件,用来模拟内壁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。
八、结果分析
膛内作用过程应力分布